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好妈妈系统(快穿) 第84章

为了生计, 江舒涵不能天天待在医院里照顾杨志军。

她找了个护工, 这护工是一对多服务, 每天只需要三十块钱,负责倒大小便, 帮忙拿饭等事情。

杨志军对此没有任何异议。想来他也知道家里没钱了。他妈得要去挣钱。

江舒涵特地到批发市场进了一批饰品, 白天在市中心摆摊, 晚上跑到大学门口摆夜市。

她忙得不见人影,每次回来后,给杨志军带来各种水果, 然后向他汇报自己的成果。

“我今天遇到一个大主顾,那姑娘长得挺好看。一口气买了我五对耳坠呢。”

杨志军从来没见过母亲这么高兴。他以前一直以为母亲是个不爱笑的人。可他发现自己错了, 原来母亲谈起生意经,整个人是眉飞色舞的。

“你呀,尽管吃。妈就是摆地摊也能养活这个家。你好好养身体,等你身体好了, 再寻个活计, 咱们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杨志军咬着苹果,重重嗯了一声。

她摆完地摊, 连家都没回, 就直接来了医院。

今天卖了多少东西,她得负责统计。好卖的, 她去补货时,多拿一点。不好卖的,下次少拿一点。

有几样饰品, 江舒涵从里面挑出来,亮给杨志军看,“这几个都是蝴蝶结的。我在批发市场看到过这种裁好的丝带,到时候我把工具买回来,你就照着做。也能打发时间。”

一早就说好的事,杨志军答应得很干脆,“行啊”。

两天后,他将蝴蝶发夹翻来复去看,瞧着挺简单,可这玩意咋弄啊?

杨志军从来没做过这么精细的手工活,怎么折都折不出跟这一模一样的蝴蝶结。

还有这些配件,这线跟棉花糖似的,咋用的?还有这胶枪,他都插电了,怎么挤不出来呢?

“这个胶枪已经热了。现在能打胶了。你再试试?”

杨志军抬头,他刚刚只顾着研究发夹,竟是没注意旁边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

他咧嘴笑了,开始拿起胶枪打胶,咦,还真的出胶了。

胶是出了没错,可他根本不会弄这个蝴蝶结啊?

陈婷梅见他笨手笨脚就是弄不出来,噗嗤一声笑了,然后拿过丝带,三两下就折出一个蝴蝶结,用刚刚那棉花糖似的线绑起来,用打火机燎一下,再打上胶粘到弹簧夹上。

杨志军星星眼看着陈婷梅,“你太厉害了吧?居然只看了一遍就会弄了。你咋弄的,快教教我?”

陈婷梅便一点一点教他。她四岁就会拿针线。别说只是蝴蝶结,就是再难的花样,她都没问题。

杨志军学得很认真,几乎是一种虔诚的心对待这件事。可笨手就是笨手,无论陈婷梅教了多少遍,他做出来的就是不如陈婷梅的好看。

这样的东西根本没人愿意买。

陈婷梅不忍心打击他,只能安慰他,“要不然你再找个别的活计。这手工不适合你。”

杨志军不信邪,偏要做这个。

你还别说,有时候恒心也是有效果的。

像蝴蝶结这类软绵绵的东西,杨志军做不出来,但是铁质类的耳环,他可以做得出。

做这类耳环只需要配件和工具就成。

陈婷梅瞧着他做出来的耳环似模似样,笑了,“不错。你就做这个吧。我来做蝴蝶结。”

晚上,江舒涵收了摊回来,看到杨志军拿出这么多成品,那是相当惊讶的,“你这手也太巧了吧。居然连这么难都会做。”

杨志军被夸也很得意,从里面挑出几对,“这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新品。妈,你明天试着卖卖,要是效果好,我下次再多做些。”

江舒涵答应了。

为了让杨志军重拾信心,江舒涵几乎所有饰品都做了促销,一元三对,随意挑。

一块三对,杨志军做的那些还有赚头。那些批发的,几乎是成本价在卖。

她报账的时候,再将黄金卖来的钱添进去。简直无缝。

饰品这么便宜,确实吸引不少姑娘围过来。

为了方便展示,江舒涵特地买了个耳环展示架,所有耳环分成五行,逐一排开,展示给众人看。也很方便取用。

光耳环,江舒涵一天就卖掉近三百对。

回来后,江舒涵将这一战果告诉杨志军,“你研究出来的那几款耳坠,卖得非常好。明天你再多做些。”

杨志军也很高兴,尤其他妈偷偷告诉他,一天净赚一百多块钱,整个人都激动起来。

一天挣了一百,那一个月岂不是可以挣三千?

他现在相信他妈说的话了,他家的日子以后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许是乐极生悲,第二天是周一,正好赶上医生巡房,看到杨志军床前摆那么多配件,让他将东西收起来,太影响卫生安全。

杨志军只能将配件收起来。

江舒涵回来后,杨志军闷闷告诉她,今天没做多少。

江舒涵也不生气,反而安慰他,“咱们现在在医院,就得听医生的。等回了家,你再做。”

杨志军想想也是。

杨志军没做饰品,江舒涵东西也不多,也不急着出摊了,而是去附近小区租个房子。

她不喜欢那个贫民居,味道差,而且还特别不卫生。

杨志军马上就要出院了,她直接让杨志军住在新房里,更利于养病。

江舒涵到房产中介咨询房子。

她原本想租三室两厅的房子。这样护理也有房子住。但她很快发现三室两厅太贵了。每个月要八百。

以她现在的收入,租这么贵的房子,杨志军恐怕会有心理压力。

她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租两室两厅的房子。

到时候,大房给杨志军和护工住,她住小房间就行。

两室两厅的房子只要六百,客厅很大,摆了沙发,茶几和电视柜,居然还有点空地方。

江舒涵从二手市场买了个货架,用来摆放各种配件。

买完东西,江舒涵就回去收拾东西。

搬家是个辛苦活,尤其是他们条件不好,几乎每样东西都得搬过去。

张素珍见她要搬家,吃完饭,就跑过来帮她收拾,对江舒涵执意要搬家,她表示非常不理解,“房东不是说不涨你房租吗?你怎么非要搬出去。”

江舒涵默默叹气,“我这也是没法子。医生说志军刚做完手术,一定不能让伤口感染。你瞅瞅咱们这院子,多脏啊。要是他伤口感染了,去趟医院又得花几千块。我哪还有钱啊。”

听说是为了志军,张素珍也没话说了。

打包好行李,江舒涵将东西搬上三轮车。张素珍帮着一块搬,末了才想起来问,“对了,你住哪啊?等志军个出院,我就带护工过去。”

江舒涵想了想,张素珍是个热心人,便也没瞒着她。

张素珍听她说住在小区里,心里暗暗咂舌,这得多少钱一个月啊,哎,为了志军,江妹子也真是拼了。

时间一眨眼,到了杨志军出院的日子。

陈婷梅特地请了半天假。江舒涵特地租了一辆面包车,在司机的帮忙下,三人将杨志军架上车。

面包车驶向小区,杨志军一头雾水,“妈,咱来这干啥呀?”

“这是咱的新家。妈新租的。”江舒涵喜滋滋道。

这个时候的楼房大多都是多层,江舒涵为了方便杨志军出来遛弯,特地租的一楼。

司机帮着将杨志军架下车,将车上的东西拾掇下来就离开了。

江舒涵推着轮椅,将杨志军推进家,陈婷梅拎着东西跟在后头。

“怎么样?咱家好看吗?”江舒涵推他进了主卧。

这主卧大概有二十平,一左一右摆放两张单人床,靠近窗户的地方摆了一张写字桌。

另一面墙是打好的衣柜,可以摆放各种衣服。

杨志军自小生活在农村,那时家里穷,住的还是土坯房,条件和他之前住的贫民窟差不了多少。他何时见过这么干净明亮的卧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