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好妈妈系统(快穿) 第68章 和离

五月, 江舒涵种的一亩草莓终于成熟。

江舒涵一大早就摘了三筐草莓, 让刘木生和锁头赶着牛车往县城出发。

望江楼掌柜看到这么大的草莓, 颜色鲜红,自是喜不自胜, 当即提出三百文一斤收下。

江舒涵跟他讨价还价半天, 最终以五百文一斤卖给他。不过只能卖给他一家。江舒涵答应了。

江舒涵这一亩草莓亩产大概是一千斤。

全部卖完, 至少有五百两银子。就算两年才结一次果,也比种稻谷和种千金菜划算。

刘木生一家非常心动,也想种草莓。江舒涵答应教他, 但是其他家也想种草莓,却被他拒绝了, “草莓不经放,要是大家一块种,价格肯定会下跌。我没法教你们。”

其他人家见她不肯教,虽有些失望, 但是人家不肯教, 他们又能怎么办?

话说另一边,许满城得知佃户照着江舒涵那样搭大棚, 种出来的菜产量不高, 要是算上人力物力,处于亏本。

许满城皱眉问道, “因为什么原因产量不高?”

许管家道,“天冷的时候,添置木炭, 数量有时或多或少。炭多了,菜会枯死;少了,话菜会冻死。”

许满城奇了,“那刘家那边是怎么确保菜不会冻死的呢?”

“听说全由亲家太太一人把控。”

每天添多少炭火,老太太就会告诉其他家。根本没个定数。根据刘家村村民们的说法,天冷就多放,天不冷就少放。说得都废话。

许满城敲击桌面,沉吟良久,就在这时随从来报,太太来了。

许满城让管家先下去,桃花端着煲汤进来,笑着递到他身边,“快喝吧。这可是我亲自给你熬的。”

许满城笑着接过来,尝了一口,赞不绝口。两人闲聊一会儿,许满城问起桃花,“你娘这次也不打算跟我们许家合作吗?你毕竟是她亲娘,她应该会给你这个面子。”

桃花脸色僵了僵,叹了口气,“我娘至今还生我的气。怪我不该嫁进城。”

许满城见她神色暗淡,想到她小时候吃了那么多苦,便也不再提起这事。

桃花想了想,“对了,我刚刚煲汤的时候,琢磨出一个新菜式。味道还不错。晚饭就能用到,如果你觉得好,就用到酒楼里吧?”

许满城眼睛一亮。其他人都觉得他娶桃花一个农村姑娘很亏。但是他们不知道桃花非常聪慧,更是能做出不少美味佳肴。许家酒楼之所以能超过望江楼,就是靠的桃花。

转眨已过了四年

这天,江舒涵从县城回来,给柱子带了几本书,“这些全是高掌柜从府城帮我带回来的。他说这些书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因为刘掌柜将草莓进献有功,王爷赏了刘掌柜不少银子。

刘掌柜知道江舒涵最看中儿子的学业,当即就花了大价钱从府城买了几本书籍。这些书可都是历年考试题,县城这边的书肆没有卖的。

柱子翻开看了几页,眼里直冒金星,“娘?这可太好了。先生说让我今年下场试试。”

这几年因为各家收入提高,学堂里又添了十个学生。但是此次能下场的学生只有五个,其中就包括柱子和石头以及刘继宗的小孙子。

江舒涵摸摸他脑袋,“那你先看看别人是怎么答题的。”

柱子看得着迷,恩了几声。

县试一般定在二月,要考五场。

江舒涵花了一两银子请廪生给柱子和石头两人具保。至于互结,五个学生刚好够结。

江舒涵特地问过考试内容,无外乎是《四书》《五经》里的内容。

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写法皆有一定格式,全卷不得多于七百字。

第一场通过,方能参加第二场。前面两场通过,方能通知第三场,以此类推。

第二和第三场考诗赋,第四、五场考对《四书》《五经》的讲解。

这五年来,柱子已经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江舒涵又是个喜欢刨根问底的性子,听他背书,时不时就要考他几句。柱子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会向刘继宗请教。一来二去,他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少。

讲解方面绝对没有问题。

柱子唯一欠缺的地方就是作诗。这点就连江舒涵都没办法帮她。

她自己都不会,如何能教他?她唯一能想到就是让柱子多背诗,然后从别人的诗中找灵感。就算意境比不上人家,至少你格式韵律要对。

好在柱子现在做的诗马马虎虎也能看。

去县城考试十几天,江舒涵不放心柱子,将地里交给刘木生两口子,就带着柱子在县城。

她在县城租了一个院子,其他家孩子也住在这里。

除了刘继宗这个先生,另两家都是家里的老婆子跟着一块来了。孩子的爹娘要帮着地里的活计,根本走不开。

五个孩子,刘继宗不下厨,一个灶,三个人轮流烧饭,买菜也是轮着来。

每次轮到江舒涵,她都会到集市买菜给孩子做各种好吃的。

另两个婆子不像江舒涵这么舍得。城里连口水都要钱。她们带的那点钱得要省着点花。

江舒涵也不跟她们计较,本来就十来天,安安心心考完就回家了。

两人见她这么大方,对她好感辈增。

虽然县试有五场,但是每场考试成绩隔数日揭晓一次,第一场没取中就不能参加第二场。

所以五个学生到最后仅有柱子和刘继宗的小孙子考到最后。石头在第四场就被淘汰了。

红峰县此次参加县试的学子一共五百多人,前四十名可以继续参加府试。

柱子考了三十七名,刘继宗的小孙子考了二十九名。

柱子得知自己名次比小伙伴低,失落得低下头,亏他还以为自己很用功呢,没想到连自己人都比不过。

江舒涵拍着他肩膀,“别担心。你现在已经很了不起了。四月还要参加府试,你再努力努力。”

柱子重重嗯了一声。

时间一眨眼到了三月底,府试在府城参加,江舒涵此次也要跟着一块去,便叫了刘木生在前面架车,她又带了些草莓,想着到府城,卖点。

这些草莓属于早熟,数量并不多,她也只是摘了一篮子。

担心路上磕碰弄坏了,江舒涵小心翼翼抱在怀里。

而柱子和刘继宗的小孙子一直靠在车厢里呼呼大睡。

这古代的官道坑坑洼洼,根本没法看书,两人昨晚熬了半宿,现在可不困么。

到了府城,刘木生找中人租院子。这次来得有点晚,租的院子位置有点偏。

江舒涵也没当回事,左右他们有牛车,到时候赶早,不会迟到。

刘木生帮孩子们整理床铺,到前街买了些吃食,让大家先填饱肚子。江舒涵趁着天还没黑,特地到府城最繁华的街道卖她的草莓。

草莓价高,普通人买不起,她也没有秤,所以她跨着篮子,也不吆喝。直到看到有轿子,才上前寻问,“这位客官可要草莓?新鲜又大的草莓?”

有那赶路的,撵她离开。

而那不着急赶路的,听到有卖草莓,就隔着轿子,吩咐随娇下人。

江舒涵这篮子一共有十斤草莓,又因为是大老远运过来,狮子大开口,要了二十两银子。

那下人听到要二十两,眼睛瞪得溜圆,不肯自作主张,就回去问主人。

这年头能坐轿子都是非富即贵,又因为草莓难得,对方很爽快就要了。

卖完草莓,江舒涵特地买了一只鸡和蔬菜回了院子。

她来前特地带了调味料,倒是不用另买。

这天下午,大家吃了顿饱饭。

刘继宗帮两个孩子梳理知识点,江舒涵在旁边陪着。

府试要考三场,分别考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

江舒涵倒是不担心帖经和杂文,前者考的是死记硬背,后者相当于议论文。但是策论就有些难了。柱子不过才十一岁的孩子,根本没机会接触**时务.

江舒涵之前担心他写不出建设性的文章,还特地请高掌柜帮忙买了往年取中者的文章,让他诵读。

但是读是读了,但是能不能融会贯通,江舒涵还真没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