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好妈妈系统(快穿) 第60章 开始

这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 一排排矮小的土坯房掩映在绿树中, 不远处是一条河流, 潺潺的流水声自村头至村尾缓缓流淌。再往前就是郁郁葱葱的大山。

这座大山围绕着整个村庄,就像绿色的屏障, 呵护着这个小小的村落。

这是刘家村, 由于地处偏僻, 这里的百姓过着近乎半隐居的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少有人进来,村民们也很少出去。

今儿天还没亮, 村里最穷的寡妇江氏却早早起来折腾。

到村东头养鱼家抓一条大鲤鱼,到村西头做豆腐家买了一块老豆腐, 再到自家地里拔了新鲜的蔬菜。甚至还宰杀了只刚下蛋的母鸡。

整治了八样荤素搭配的好菜。

香味从村东一直飘到村西,小孩子们闻着味儿一路追到他家门口,馋得狠,宁愿守在门口吸着味儿, 也不肯走。

此时已经到了吃饭点儿, 村长媳妇秦氏出来找小孙子,见小孙子一直巴拉着江寡妇家的门不放, 脸色有点不好看。

“走, 快点回家吃饭了。今儿阿奶给你烧了最喜欢吃的青豆。”

小孙子打掉秦氏的手,馋得不得了, “不要,我想吃肉嘛。我要吃肉。”他一边哭闹,一边往回跑。

其他孩子也嗅着鼻子, 连连惊呼,“真香啊。”

秦氏舍不得打小孙子,正好江寡妇从里面走了出来,她当即笑道,“今天做了啥啊?这么香?”

江寡妇好容易才将菜烧好,天太热了,一脑子门汗。她伸出袖子抹额头。

听到村长夫人问话,当即不好意思解释道,“今天是我闺女回门,我特地做了一桌好菜,就等着女儿女婿呢。”说完,她歉意从兜里掏出一把炒黄豆分给孩子们。

孩子们欢欢喜喜地接过炒黄豆,只是还是不停吸溜鼻子,想要吃肉。

秦氏看了眼天色,“该到了吧?都这个点儿了。”

三日前,山窝窝里飞出了个金凤凰,江寡妇的女儿桃花嫁给了本县第一富户许满城。

婚礼办得很是热闹,吹吹打打一整天。

刘家村一众村民羡慕得眼珠子都快红了。秦氏也有一个女儿,长得比桃花还好看,却只嫁给了县城一个开铺子的掌柜。跟许满城这个大富户完全没有可比性。

江寡妇善解人意地笑笑,“县城离咱们这儿远,许是路上耽搁了。我再等等。”

秦氏露出敷衍的笑容,抱起小孙子就往家走。小孙子气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儿要肉吃。

江寡妇脸上讪讪,却没有开门。

秦氏见此,心里埋怨,江氏小家子气,炖了一整只鸡就不能给孩子夹一筷,这么大的人了也忍心看着孩子哭。

回到家,秦氏气闷不已。

她男人刘继祖是刘家村的村长,也是刘氏一族的族长,见婆娘脸色黑成这样,有些不耐烦,“又跟谁生气呢?你一天天不生气,你就不会活了,是不?”

秦氏被丈夫训,心生不悦,“还不是桃花他娘。不就是女儿嫁给了许满城吗?瞧她嘚瑟的。小气巴拉,连给咱孙子一块肉都舍不得。那么多小孩趴在她家门口,她居然装聋作哑。也不知道出来哄哄。”

听她提起江氏,刘继祖当即厉声打断她,“桃花都嫁给许满城了。你不想着跟她攀交情,捞好处,反而跟她较劲。你是不是傻啊?”

秦氏差点气吐血。还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想那江氏,丧夫那么多年,在村子里,一直夹着尾巴做人,轻易不敢往男人身边凑。

现在就因为女儿嫁给了许满城,连丈夫都为她说话了。

“你也别不服气。有本事,你也把女儿嫁给许满城啊?”刘继祖一见媳妇面色扭曲,嫌恶地撇开目光,“没那本事,你就老实歇着。”

这是丈夫在警告她,不让她得罪江氏。秦氏心里虽不情愿,但男人已经发话了,她也只能咽下。

“对了,她说什么时候来请咱们吗?”刘继祖突然问。

按理说女婿陪着出嫁女回门,应该请的都是至亲。可江氏的男人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叔叔。就算把他们家全请了,也凑不够一桌人。

势必会请他过去。毕竟他是村里说话最有份量,也最体面的人。

秦氏摇头,“没有。”

刘继祖想了想,“那应该等人来了,才会叫我们。”

秦氏没吭声,按照往常给他盛了一碗饭。

刘继祖摆手,“我先吃一半垫吧垫吧肚子。等她来请我了,我再去吃席。”

秦氏将饭倒了一半出来。

而另一边,江寡妇带着儿子柱子守在堂屋。

柱子今年六岁了,却很乖巧,她做饭的时候,帮着烧火。

院门外的孩子们早就被家长领回去了,柱子眼巴巴看着门口,却始终没能看到姐姐的身影。

他揉着饿得快要扁了的肚子,有气无力道,“娘?姐啥时候来啊?”

江寡妇也有些犯糊涂,明明已经到晌午了啊,桃花向来细心,怎么会误了时辰呢?

江寡妇想了想,“再等等吧。兴许是路上发生啥事了。你也知道咱们村外山路有多难走。”

柱子抿了抿嘴,趴在椅背上,闭眼假睡。

江寡妇坐在旁边,闲着无聊,便回屋拿了针织筐子做针线。

等她将一只鞋做到一半,肚子已经饿大劲儿,女儿女婿还是没有回来。

柱子刚开始只是假睡,谁知睡着睡着,就真睡过去了。

一睁眼,好闻的菜香味儿钻到他鼻子里,勾得他肚子里馋虫又出来了。

“你要是饿,先吃个窝头吧,垫下肚子。”江寡妇头也不抬提醒。

柱子之前一直忍着饿肚子,就是为了吃这桌好菜,可是左等右等姐姐都没来了,柱子也泄气了,看了眼母亲,小心翼翼问,“娘?姐姐姐夫,该不会今天不回门了吧?”

江寡妇手里的针差点戳到自己的手。她放下手里的鞋底,走出堂屋,看了眼外面的天色。

太阳已经往西去了,过不了多久,夕阳就要落山了。

难不成真不来了?

江寡妇忧心忡忡,回了堂屋,想了想,将那盆小鸡炖蘑菇端起来放到灶房,剩下的菜,“咱们先吃了吧。要是他们真不来。这些菜该浪费了。”

柱子闻言,立刻拿筷子开动。

天气热,菜不经放。两个人哪怕拼命吃,也仅仅只吃了一半,肚子就吃撑了。

柱子扶着桌子站起来,“娘?姐姐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以前她姐姐可疼他了,什么好吃的都想着他。走哪都喜欢带着他。他有时候调皮跑出去玩,姐姐不放心,就会在后头追着他喊,“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可是从那次醒来后,姐姐几乎很少跟他说话,再也不会细心嘱咐他。甚至老往山外跑。

她娘说姐姐这是大了,知道男女有别。可他就是觉得姐姐不一样了。至于哪里不一样,柱子人小,琢磨了一年,才察觉出,姐姐看他的眼神没有了真心实意的关怀。

江寡妇收拾碗筷的手顿住,抿了抿嘴,小声道,“不会的,你姐姐不是那种人。”

柱子也不愿相信,可他还是忍不住咕哝,“可是自打去年姐姐落水被救,她整个人就变了。”

江寡妇呼吸顿了一瞬,抬头看着他,“还有呢?”

柱子一愣,什么还有?望着母亲的眼神,柱子总觉得母亲好像在期待着什么,他仔细想了想,“还有她记性好像也比以前差了。对了,她好像也不会做针线了。以前她还给我绣过钱袋。可是她的喜被都是花钱找大红绣的。”

村里有个张阿婆,年轻时是个绣娘,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手也糙了,便在村里招收年轻小姑娘教针线,挣些辛苦钱。

桃花五岁开始就她学绣活,村里一共有十几个小姑娘,她是所有姑娘中绣得最好的那个。

女儿一直好手好脚,为什么让别人帮她绣喜被?要知道喜被都是新嫁娘绣,诚意才最足,也最有面子。桃花为什么要这么做?

江寡妇瞪圆眼睛,“你怎么不早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