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好妈妈系统(快穿) 第24章

江舒涵松了一口气。她这老胳膊老腿儿的,还真的不想挪窝。

周氏忙不迭问,“他信里说什么了?”

“信里说沙江那条江出现水匪。被他们抓进去关了好几天。好在县令带人把水匪全部抓了。他们受了点伤,大夫让他们暂时不要移动。等两个月后,再回来。”

说到最后,张氏已经心疼上了,“肯定是受了重伤,要不然也不会躺两个月。”

周氏倒是个没心没肺的,还安慰张氏,“肯定没事。要是真有事,他也不会告诉你了。”

这话还有点道理。要真受了很严重的伤,估计就得想尽办法瞒着了。

江舒涵诧异地看了眼周氏,她居然也会安慰人,还挺难得。

又过了几日,井然有序的街道再次乱起来了。

准确来说,百姓们听到张大胆带兵到了城门外,一个个吓得撒腿就跑。

是人都怕死,只要对活还有一点点渴望都不想死。大家慌了神,横冲直撞。

撞完人,连句道歉都没说,继续往前冲。

被撞的人,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都没掸一下,也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撞。

刚刚还排得老长的队伍顷刻间消失不见,整个县城变得如同一座鬼城。

郑县令是个软骨头,张大胆几乎刚到县城门口,他就马不停蹄,带着衙役开门迎接。

张大胆就像回自己家一样,一点阻碍都没有,大摇大摆进了城。

张大胆这次带来的**军足有两万之多。

他之所以会来谷城,也是他手下逮到一个驿兵,从对方口中得知,襄州这边没怎么闹灾,谷城今年应该能大丰收。

他底下这么多兄弟的口粮还没着落呢,于是他带兵攻打襄州。

这些县令几乎个个都是软骨头,仗还没打呢,全都开城投降了。

张大胆身穿盔甲,坐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

“本县粮食还有多少粮食?”

郑县令恭恭敬敬回了一个数。

张大胆旁边站着一位拿着羽扇的军师,听到郑县令的回答,掐指一算,很快回道,“禀皇上,口粮只够维持一个月的。”

夏收已经开始了。等粮食晒干,他们就可以就地片收田税。

张大胆淡淡地道,“夏收收上来,还有一个月,足够了。”

他明明用很轻松的语气,可配上他那张明显纵欲过的脸,无端给人一种猥琐的感觉。

郑县令在心里瞧他不起,但还是没有坑声,或者说他被张大胆的话给难住了。

啥叫“还有一个月,足够了”?

难不成他要打仗?

正如郑县令想的那样,张大胆刚到县城,屁股还没坐稳呢,就要粮了,下一步就是征兵。

“我听说你们县城收留了许多难民。把他们全部编入军队。我要带他们去打仗。”

郑县令都结巴了,“打……打仗?这么快?”

郑县令是正儿八经考上的科举,哪怕没在军队待过,也知道打仗前先要训练。这一个个都是生瓜蛋子,怎么上战场?

张大胆见他反对,一个眼刀子甩过来,“怎么?你对朕的旨意有意义?”

这么些天,张大胆在军师的指点下,已经褪去土气,说话也添了点气势。

郑县令连称“不敢”。

他认命似的去下面颁布这条消息。

没多久,江舒涵一行人很快就知道官府把流民全部充入军队。

衙役也找上门过,见他们都是些弱质女流,很快又走了。

张氏拍着胸脯一个劲儿庆幸,“得亏他们去了沙江。要不然就惨了。”

打仗那是要死人的。他们之所以逃荒就是为了能活着。

倒是那群流民大多数并不介意。当兵好啊,当兵就意味着有口粮,他们再也不用费劲心思去抢去偷了。

说到底,没钱的流民才是大多数,有钱终归是少数。

新编入伍一共有五千多人。

没过多久,张大胆就带着一万五千人去攻打夔州。其中五千新编入伍,一万是之前他带过来的老兵。

夔州距离襄州有好几百里地,他就带着这些新兵蛋子,胆子不可谓不大。

他这一走,带走了谷城县县衙所有存粮,却留下了一万军队驻守在襄州。

这些士兵毫无军纪可言,看上什么东西,直接就拿,不给就抢。看到漂亮姑娘,更是直接拽进屋里行事,惹得民怨沸腾。

可是百姓敢怒不敢言,年轻女子根本不敢出来。

又过了一个月,张大胆迟迟没攻下夔州,粮食却已见了底。

他留下的大将陈福把粮店搜刮干净。就这还不够,带着兵挨家挨户搜百姓粮食。

江舒涵早就猜到会有这么一出,早在知道张大胆进了谷城县,她就将之前买的粮食埋起来了,现在房间里所剩不多。

因此士兵们前来搜粮的时候,女人们并没有藏粮食,而是往自己脸上抹灰。

士兵在院子里翻找过后,往女人堆里瞟了一眼,看到她们一个邋里邋遢,头发乱成狗窝,皱了皱眉,转身走了。

江舒涵送他们出去。

等人全部走了,她才松了一口气。她怎么有种鬼子进村的感觉呢?

陈福好不容易集齐上万斤粮草,派五千士兵送去,出了县城五十里,就与另一伙**军撞上了。

这伙**军头领,如果江舒涵在的话,一定认识。不是旁人,正是李木以及卫异。

说起这两人,不得不提起李起。当初他被方小姐传染,得了鼠疫,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李木担心自己也感染上,带着兄弟们逃出寿安。

没过多久,就听到皇帝被张大胆杀了,对方已经自立为帝。

这事给了李木一个启发,带着兄弟们攻占了好几个县城,很快积攒了一些威望。

比起“人屠”张大胆,李木显然更得人心。

他攻城后,杀掉为富不仁的贪官以及作恶多端的富户,不仅不会**百姓,而且将得来的钱财分一小部分分给老百姓。大部分留下来充当军费。

另一方面,他极力拉拢本地乡绅。这些都是读书人,而李木也是个秀才,当初要不是被狗官陷害,断了他的仕途,他也不至于跟哥哥铤而走险当了匪寇。

他这个举措得了百姓和士族乡绅们两方的好感。不少士族乡绅也愿意在他身上押宝,赠予他不少银两,也因此李木的军队越滚越大。

由一开始的八百人发展到现在的八千人。而且这八千人都是经过好几次厮杀留下来的精锐。

无论从人数还是实力,李木都远胜对方。这两支实力悬殊的队伍碰上,谁胜谁负,结果显而易见。

等陈福得知消息,带着剩下五千人赶到时,那五千士兵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

陈福又气又恨,可是很快他就没这些烦恼了,因为他带的这五千很快也命丧在敌人手里,就连他自己都被人砍了脑袋。

县衙,郭县令听到衙役回来汇报,城门外又有军队要入城。

他还以为是陈福去而复返,可是等他开了城门,才发现来的是另一伙人。

李木自称威武大将军。

自从张大胆称帝后,各地陆续爆发**。不是称王就是称帝,郭县令还是头一回听到有人自称大将军。郭县令是个胸无大志的人,他做官就是为了捞银子,不想凑这个热闹,也知道自己有多少本事。所以他乖乖跟在李木身后。

当李木问起县城还有多少粮食时,郭县令心里一个咯噔,这一个个都是饿死鬼吗?

前一个刚把粮食搜刮完,这新一个又要搜。这是不给百姓留条活路啊。

郭县令是个贪官不假,但是他自认为自己是个有底线的贪官。他只收富人的银子,穷苦人的银子几乎很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