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秀色人生 374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孔德慧毕竟是专业出身,显然对教育口的事情非常熟悉,对国内的教育现状也有很多的担忧和不满。听了英南的两点建议之后,遇到知音般地对英南的办学思想表示相当地赞同。同时,她也来了情绪,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地跟英南说了一大堆想法。针砭时弊、品头论足很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

如今社会是信息的大爆炸时代,多渠道多手段的快速采集信息的方式,让孩子们接受了庞杂的大量各类信息。由于孩子们好奇心的驱使,或者是在家庭和环境的耳融目染中,这些信息和知识不分良莠地灌进孩子们的脑子里,造成孩子们心理上早熟的现象非常严重。成熟的年龄一下提前了好几年,几乎从四、五年级开始就有了各种各样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

但这只是一种朦胧和肤浅地想象而已,还很天真很不成熟。乃至于大部分孩子沉迷与幻想之中不能自拔,忽略了实现梦想的艰苦过程,直接幻想美好的结果。认为实现梦想的最大障碍是年龄的问题,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才是实现理想的基础,更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和研读自己需要的那些东西和文化课,去增加实现自己梦想的筹码。或者是一味被动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督促、教导去学习去看书,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而完全不知自己所学为啥,苦读的出路何在。这是大部分孩子们面临的悲哀,也是国内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们的悲哀。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才是最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去引导和校正的时期。有了对生活切身的了解对将来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才能对将来走上社会以后的生存方式有压力感和竞争意识;因为自身的需要,才是一个人成长和学习内在的真正动力。家长们的殷切期望和老师们的苦口婆心只是外因,恐怕对孩子们枯燥的长期说教,会适得其反,更加难以避免地增加他们的逆反心理。

英南对小学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志趣教育纸上谈兵的做法深有体会和感触。正是基于这种想要有所改变的目的,英南才有自己建学校的念头。他有自己的公司和产业基地,随时可以让孩子们去参加力所能及地劳动和实践,让孩子们去亲身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艰辛,以及生存的根本意义。让他们理解任何一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就干不好,就干不成。让孩子们从真刀实枪的劳动中、在实践的体验中去感悟自己的未来,去领悟自己人生的追求是什么?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作为实现自己追求的基础。尽量让这些孩子们早立志,立大志。让这种志趣的确立从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虽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志趣和理想,还远远不够,他们还要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还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才能达到那个理想的殿堂。可是英南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值得去探索、去尝试。最起码英南想让自己学校的孩子们步入高中或者大学的圣殿之中,知道自己所为何来,所为所从!而不只是单纯为进入某一所大学或者是获得一纸文凭在努力学习、在秉烛苦读。更不用走出大学的校门才去思索自己该做些什么工作,能适合什么样工作。

一句话,就是让孩子们从青春期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为自己一生的志趣而努力,为自己在生活中的竞争和生存而战。

其实,从从小立志并为之努力这一点上说,很多国家都走在祖国的前头了。这些从小就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孩子们,用自己近十数年之功的努力,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和奋斗,其成功率也是非常惊人的。

两人关于如何办好紫玲学校探讨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定下基本的教育教学方针: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培养孩子们将来的生存意识为中心,以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适合于自己本身条件发展的志趣为基本点,作为紫玲学校的基本教育教学方针。各项制度和教学课程都将以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围绕这三条去拟定和设计相关的教育教学计划和管理策略。

英南以整个天马大地公司,甚至是英达公司给孔德慧的教育尝试实施做后盾。两个公司的大门随时向紫玲学校敞开,甚至是学生们的将来,公司也可以提前做出保障,跟学生们签订定向合同。唯一的条件是,你要有相关的能力和素质才行。

孔德慧因为英南的大力支持,对紫玲学校的前景也是充满信心,甚至是有些迫不及待了。整个人似乎都显得极其兴奋,在沙发上上扭来扭去,不知道怎么坐着舒服了。

李忠看到自己女友按耐不住跃跃欲试的表情,一个劲儿地嘿嘿傻笑不止。

“小南,谢谢你了。”李忠不善言辞,只能用简单直接的几个字诚恳地感谢英南对孔德慧的赏识和照拂之恩。孔德慧有个称心如意的工作,自己才能踏踏实实地做事。

“李大哥,我要谢谢你才对吧?嫂子可是天生当校长的料。这次我可捡到宝了。呵呵!”英南由衷地感叹了一声,向孔德慧挑了挑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