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寡妇的儿子 21.(21)高新开发区

[第2章下卷]

第21节(21)高新开发区

有人会说,你说的不就是各地都在举行的贸易洽谈会吗?没错,确实是。可在那时人们是没有这个概念的,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是需要智慧、勇气和胆量的。而小海和孙教授所做的,就是我们后来各种贸易洽谈会的开始。从此以后,各种贸易洽谈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有力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可却很少有人知道,谁是第一发起人?谁又是第一个实施人?小海和孙教授的谈话还在进行中。

沉默了片刻,小海接着说:

“孙教授,招商的问题解决了,可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也要想法解决才行。”

“呵呵,最后一个问题恐怕就是资金的问题了,钱的问题了。”孙教授还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呵呵,孙教授说的没错,没有线寸步难行。现在靠银行贷款,不是很方便。”小海不由得想起薛行长风骚放荡的样子。

“其实资金这个问题我以前就想过,不过那时我觉得不是谈论的时候。现在应该是时候了,我就说说我的看法。”

“孙教授,说说,什么看法?”小海问。

“那就从我们开发区的运行模式说起。我们现在开发区的运行模式,完全是行政模式。我们从银行贷来款项,然后以行政的方式和村民们达成拆迁协议,让村民们搬迁,然后以拆迁后的实际成本价格再把土地转让给进驻企业。我们走的是1=1的运行模式,我们开发区就像中间的等号,且是一个不要报酬的等号。而忽视了土地开发这个可以获得巨大收益的商机。”

“孙教授你的意思是?”

“我是说,我们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进驻高新区的同时,不能忽略这些企业进驻后,由此而产生的社会需求。比如说,宾馆呀,饭店呀,超市呀,住房呀,学校呀、医院呀,旅游呀,休闲娱乐等等。这些随之而产生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商机。如果我们在引进企业的同时,配套开发一些这类项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不会小。”

“孙教授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成立一家开发公司?”小海想了想说。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筹资成立一家开发公司,最好是股份公司,然后想法让公司上市,这样就解决了开发所需的资金问题,一劳永逸。”

小海听完,想起薛行长以前也说过这样的话,可见薛行长不是乱说的。就接着孙教授的话说:

“孙教授,以前也有人给我说过成立公司上市的话,由于我对这些不太了解,也就是听了听而已,今天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数了。”

“呵呵,我也就是个想法和建议,至于怎么实施,那可就不是我的特长了。现在国内的环境很复杂,要找一个专业人士仔细了解清楚才行。”孙教授很谦虚。

“孙教授,我明白。”小海点了点头说。

孙教授微笑着,看着小海说:“大胆去做吧,也许这是你为开发区做的最后一件大事。”

“哦,孙教授,这话怎么讲?”

“呵呵,做完这件事,开发区一切也就算进入了正轨,也许会有更大的事等着你去做。”

小海明白了孙教授的意思。说:“孙教授,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干什么,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是我最尊敬的人。学生永远离不了老师的教诲。”

“呵呵,我一定竭尽所能。”

和孙教授谈过之后,小海把和孙教授的谈话内容,又仔细的想了想,过滤了一遍后,准备找市委钱书记好好谈一谈,商量商量。

气派的办公室里,宽大的办公桌后,钱书记还像往常一样,肥胖的身子陷在高背可转动的老板椅上。看见小海进来,钱书记微笑着,轻轻摆了摆手,让小海在对面坐下。问: